【大钊先声】|铁肩担道义-大钊精神
开篇语:
渤海潮涌,燕山巍峨,唐山以钢铁为笔、热血为墨,在华夏大地上书写着工业与精神的传奇。这里曾诞生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的轰鸣,深埋开滦煤矿百年的工业火种;这里历经大地震的淬炼,从废墟中挺立出“公而忘私、百折不挠”的抗震脊梁。在这里,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工业文明的厚重,每一段历史都闪耀着唐山精神的温度。本系列文章将穿越百年烟云,触摸唐山精神与工业文明的双重基因,让我们共赴这场探索之旅,见证一座城如何以精神为锚、以工业为帆,在时代长河中破浪前行。
图源:央视新闻
01
大钊精神的内涵
1989 年 10 月 28 日,江泽民《在李大钊诞辰10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》中指出,“在李大钊的身上,充分地体现了共产主义者的伟大的献身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。”1999 年 10 月 29 日,胡锦涛在《李大钊文集》出版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 11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:“我们纪念李大钊同志,学习和研究他的著作,必须像他那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、必须像他那样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、必须像他那样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实际的探索精神、必须像他那样保持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革命气节和高尚情操。因此,大钊精神可以概括为爱国主义精神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实际的探索精神、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革命气节和高尚情操”。
图源:海淀宣传
02
大钊精神的产生背景
1.爱国主义精神
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。在1915年,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“二十一条”,李大钊同志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,与北大师生成立了“反对二十一条”的醒狮社。他认识到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,才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。他起草的《警告全国父老书》的通电传遍全国,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。1916 年,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,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,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。在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驱动下,他从民主主义走向共产主义,为中华民族走上独立和解放之路贡献了自己的一生。
图源:央视新闻
2.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
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。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中国后,他以《新青年》和《每周评论》等为阵地,先后发表了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》《庶民的胜利》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》《新纪元》等文章和演讲,对这场新型的革命加以讴歌。1919 年五四运动后,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,在《新青年》上发表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》,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,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,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。李大钊同志发表《再论问题与主义》等文章,通过批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,论证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需要的深刻道理。在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艰难环境中,李大钊同志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,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。
图源:海淀宣传
3.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实际的探索精神
1919 年,李大钊领导了北京地区的五四运动,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学生和工人运动。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,组织和动员了大量的学生和工人参与到运动中,形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重要力量。1920 年,李大钊与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,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。李大钊深入到工人群众中,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斗争情况,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,为推动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1921 年,中国共产党成立后,李大钊担任了北方区委的委员,负责领导北方地区的革命工作。他深入到工厂和农村,了解工人和农民的需求和斗争情况,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策略,组织和领导了多次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。1924 年,李大钊参与领导了北方地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,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理论,组织和动员了大量的群众参与到这些斗争中,为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图源:中国之声
4.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革命气节和高尚情操
李大钊同志身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。他一生俭朴清廉,淡泊名利。他说过:“吾人自有其光明磊落之人格,自有真实简朴之生活,当珍之、惜之宝之、贵之,断不可轻轻掷去,为家族戚友作牺性,为浮华俗利作奴隶。”他生活俭朴,节衣缩食,把大部分收入用于党的事业。1927 年 4 月 6 日,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,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八十余人。在狱中,李大钊备受酷刑,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,大义凛然,坚贞不屈。4 月 28 日,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,将李大钊等 20 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。面对敌人的绞刑架,李大钊发出了人生最高呼声:“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,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!我们深信:共产主义在世界、在中国,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!”他视死如归的气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。
图源:海淀宣传
来源:文法拾光
地址:河北省乐亭县乐亭镇金融大街59号 邮编:063600
电话:0315-4622515 邮箱: ltcst@163.com QQ: 515179605
乐亭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学籍情况举报电话:0315-4622515 邮箱:ltzxbgs@163.com